五行学说即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五行特性如下:木曰曲直,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亊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亊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土曰稼樯,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我们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统,这不仅说明了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更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以五行归类。其方法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自然界 人体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变动
角 酸 靑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徴 苦 赤 长 南 夏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 忧
宮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 哭 咳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胱 耳 恐 呻 栗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依次分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依次分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五行制化与胜复
制化是指五行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其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其内容是讲: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结合,维持平衡。如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等思想。
胜复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其规律为“有盛则复”,属五行间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以维持五行系统整体的协调平衡。五行胜复,又称“子复母仇”,如:木行亢盛为胜气,金行旺盛为复气;土为木之所胜,而土之子金能克木,使木行亢盛得以平复,则为子复母仇。
💥️3.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依次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其发生原因为“太过”和“不及”。相克与相乘次序相同,但相克表示生理现象,相乘表示病理现象。
相侮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依次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其发生原因为“太过”和“不及”。相乘与相侮的联系在于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而区别在于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度的克制,相侮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
💥️4.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其规律为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致母子两行皆不足。
子病犯母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其规律为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当子行虚弱,上累母行时,则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致子母俱不足,一般称为“子盗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