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是中国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独龙族人口约7000人(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你的民族是哪一个呢?你知道在独龙族的历史文化知识都有哪些吗?独龙族特色小吃是有哪些呢?是有蜂蛹、酸竹菜、竹筒酒等等著名的小吃。
独龙族特色小吃_独龙族饮食文化
独龙族有日食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许多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
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独龙族特色小吃
炒面是外出的独龙人最常携带的方便食品。用热水和玉米面捏成饼,用芭蕉叶包住放在火塘边灼烤,或在铁锅里焙烤成玉米粑粑,同样可作干粮随身携带。小米在食用之前先在锅里爆炒30分钟左右,舂去外壳,或置于火塘上方的木架上烘灼到闻着香味再舂成米,将米煮成小米稀饭或干饭。稗子的食用也要先舂去皮壳,然后煮成稀饭或干饭,亦可将其碾成面粉,和以温水,焙烤成薄饼,和煮熟的野菜一起吃比较可口。
蜂蛹
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被誉为 天上人参 。
蜂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此外还含有数十种酶及一些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富含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防辐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能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 美皓 ),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竹筒酒
喝竹筒酒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
在饮酒时,要由家庭主妇来分配,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一份,如有客人来,也有客人一份。竹筒酒还被用作订婚的礼酒和年节喜庆的喜酒。每年农历腊月。独龙族人要过 卡秋哇 年节,日期由家族首领择日举行。届时,要用木刻或结绳做为请柬邀请其他各家族的成员来参加。
独龙族竹筒酒
接到请柬的家庭准备好礼物前往祝贺。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们就热情地迎上去。主客先共饮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谊常存,并要互相对歌。然后跳起他们的民族舞蹈。歌舞结束后,全寨的各家各户把准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饮他们特色的竹筒酒。
小结:独龙族有非常出名的炒面,他们炒面和我们日常生活吃的炒面会有所不同。还有就是蜂蛹,这道菜也是独龙族的特色,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道菜,有很多人还是不敢吃这道菜。
独龙族小吃_独龙族有哪些特色小吃
炒面
炒面是外出的独龙人最常携带的方便食品。用热水和玉米面捏成饼,用芭蕉叶包住放在火塘边灼烤,或在铁锅里焙烤成玉米粑粑,同样可做干粮随身携带。小米在食用之前先在锅里爆炒30分钟左右,舂去外壳,或置于火塘上方的木架上烘灼到闻着香味再舂成米,将米煮成小米稀饭或干饭。稗子的食用也要先舂去皮壳,然后煮成稀饭或干饭,亦可将其碾成面粉,和以温水,焙烤成薄饼,和煮熟的野菜一起吃比较可口。
蜂蛹
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有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被誉为 天上人参 。
蜂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此外还含有数十种酶及一些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质。富含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防辐射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美容养颜等功效,还有能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
石板粑粑
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 美皓 ),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
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竹筒酒
云南怒江贡山一带的独龙族男女老少都喜好饮酒,每当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酿酒。独龙族人酿酒不用土坛而用竹筒。酿制时他们选用最好的竹中,将竹子做成酒筒,然后将煮熟的大米、小麦或高粱拌上药酒装进竹筒。7天后,将竹筒盖打开,即可喝到醇香的竹筒酒了。
在饮酒时,要由家庭主妇来分配,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一份,如有客人来,也有客人一份。竹筒酒还被用作订婚的礼酒和年节喜庆的喜酒。每年农历腊月,独龙族人要过 卡秋哇 年节,日期由家族首领择日举行。届时,要用木刻或结绳作为请柬邀请其他各家族的成员来参加。
接到请柬的家庭准备好礼物前往祝贺。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们就热情地迎上去。主客先共饮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谊常存,并要互相对歌。然后跳起他们的民族舞蹈。歌舞结束后,全寨的各家各户把准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共饮他们特色的竹筒酒。
小结:炒面是独龙族美食之一,也是很多独龙族人外出的时候最常携带的食品之一。蜂拥也是独龙族民间的菜肴,在当地有着天上人参的美誉。还有酸竹菜,竹筒酒这些都是独龙族的特色美食。
独龙族小吃介绍(独龙族饮食习惯)
独龙族生活的自然条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植物和野菜,以及蜂类、鸟蛋和菌类食物。在独龙江地区可食用的野生植物有三十多种。另外,长期以来,由于独龙族粗放型的农业经营方式使他们一年当中的收成只够维持半年,而一半以上的时间需要依靠大量采集、捕获野生动物来度日。因而也形成了独龙族粮食和野生植物各占一半的杂食型食物结构。现在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地区采食野生植物的比重有所下降,形成了主要以粮食为主,以野生植物为辅的结构。独龙族有早晚一日两餐的习惯。早餐一般都是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晚餐则以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为主,也用各种野生植物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食用。 独龙族民间,仍然保留煮、烧、烤等古朴的烹调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
独龙族日常菜肴有种植的洋芋、豆荚、瓜类,也有采集的竹笋、竹叶菜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辣椒、野蒜、食盐后一锅煮熟而食。冬季是独龙族地区狩猎的旺季,猎获的野牛肉是冬季主要肉食。食用野牛肉时,都先把牛肉风干,然后微火烘烤,再捣成丝状,做成肉松或切成小块,密封在竹筒内保存或随身携带。 独龙江还盛产各种鱼类,以鳞细皮厚的鱼居多。独龙族食用鱼时喜用明烤制或煎焙后蘸调料吃,并常把烤制的鱼作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独龙族民间最讲究的菜肴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独龙人实行粗放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一年当中的收成,充其量也只能半饥半饱地勉强维持半年的生计,即每年九月至来年二月,这段期间可以粮食为主,并搭配上大量的能够采集到的野生植物。每年的三月至八月份则主要依靠野生植物来充饥。由于食物来源的有限和匮乏,独龙人只能顾及食物总量需求供应,无法更多地顾及到食物品种制作方面的改进和提高。野生植物虽富含维生素,但制作方法落后和调味品的缺乏,多数有浓厚的苦涩之味,无法与现代城市人偶食野味的感觉相比。由于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的严重缺乏,致使独龙人的身体明显瘦小,结核病等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较为流行,儿童死亡率一直较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10余年来,随着大量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和生产责任制的贯彻执行,大多数独龙族农户生产的粮食已基本满足一年的食用,采集野生植物在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地下降。野生植物仅作为主食粮食的补充物,或用来弥补特殊年份短期口粮的不足。独龙族的主食仍以玉米、土豆、鸡脚稗、青稞、燕麦、荞子、小米和旱谷为主,水稻虽已引进10余年,但种植面积有限,产量不高,显得珍贵。
独龙族当前日常饮食的常规是一日早晚两餐,早饭以吃炒面、烧烤土豆为常见,晚饭多数是吃玉米等,中午饭很不正常。其主食及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玉米的吃法花样较多。将其直接放入火塘内烧烤熟后剥食,这种吃法既简便又耐饿,常是野餐或早晚两餐之间的零食。有的将干玉米倒入铁锅爆炒成玉米花,有的用木舂将玉米舂碎再煮成玉米稀饭或干饭,或将玉米碎粒煮软取出和玉米面、土豆块一并蒸食,或用手推石磨或水磨将玉米碾成粉,做成玉米炒面,捏成团块干食。这几种比较费时的吃法一般是晚餐用的。
各种炒面是外出的独龙人最常携带的方便食品。用热水和玉米面捏成饼,用芭蕉叶包住放在火塘边灼烤,或在铁锅里焙烤成玉米粑粑,同样可作干粮随身携带。小米在食用之前先在锅里爆炒30分钟左右,舂去外壳,或置于火塘上方的木架上烘灼到闻着香味再舂成米,将米煮成小米稀饭或干饭。稗子的食用也要先舂去皮壳,然后煮成稀饭或干饭,亦可将其碾成面粉,和以温水,焙烤成薄饼,和煮熟的野菜一起吃比较可口。鸡脚稗的穗状形如鸡爪,舂去皮壳,碾成面粉,煮成稀饭或干饭,亦可用来加工成薄饼或炒面。荞子有苦荞和甜荞两种,食用之前先粉碎。甜荞可煮成稀饭或干饭吃,亦可做成粑粑。在苦荞粑粑中夹野韭菜一齐烤熟,或和肉食一起吃,可减少苦荞之苦味。土豆最常见的吃法是埋在火塘的炭火灰里烤熟,取出撕去皮而食。亦可连皮煮食。芋头一般是放在火塘里烧烤至熟取出撕去皮而食,或煮食。青稞用来制作炒面。黄豆用来制作炒面或煮豆面稀饭。
过去,独龙人还以董棕粉作主食。董棕粉是从董棕树树干的芯部提取出来的淀粉,先用砍刀从该树的根部依次向上试砍,见刀刃上沾有淀粉的白浆,就由此处下刀砍倒董棕树。再沿砍倒的树干上端往下试砍,见有白浆渗出处,则由此砍断。两头没有白浆渗出的两节弃之,将有淀粉的树干砍截成二至三尺长的几节,提取树干中的淀粉烤吃,亦可焙成粑粑或与其他杂粮一起煮吃。
独龙族饮食结构中副食主要有:煮酒,以玉米、小米、鸡脚稗、苦荞和青稞等杂粮为原料,先将原料舂碎,煮熟成干饭状,摊放在大簸箕上冷却至尚有余温时洒拌酒药,装进竹篓里,用厚实的芭蕉叶将篓的周围上下捂严数日至酒香味飘出,再倒入陶罐里闷若干日即成可饮之酒。饮用之时,先从陶罐中连糟带酒取出一部分,在铁锅或铁壶中加热水搅拌并加热,用小竹篓不断挤压酒糟以使酒与糟分离,再用竹制长柄的酒匙从小竹篓中将酒舀出饮用。酒糟当做零食食用。独龙族制作的这种酒其酒精浓度一般在20度以下,呈乳白色或灰黄色,饮用爽口,但其性如同葡萄酒,后劲不小。酒在独龙人的传统交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人们普遍认为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在亲友互访、生产协作、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和节庆过年时无酒。独龙族中饮酒风气比较盛行,每年收成的农作物约近一半耗之于煮酒豪饮。
打茶的习惯可能是从藏族地区传入的。打茶的竹制茶桶长约60至70公分,口径约10公分,内置一个能够上下抽动的竹柄木塞,其直径比茶桶的口径稍小,竹柄长度高出竹筒约20公分。打茶时先将煮好的茶水倒入茶筒,放入熟的动植物油脂(酥油、核桃油、鸡油、猪油、肥肉丁等皆可)、食盐和一种有香味的苏麻籽,手操竹柄木塞上下反复抽动,将搅拌均匀的茶水倒出饮用。其色浅褐、味咸香,具有提神解乏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滋补饮品。
肉食平时主要是靠渔猎所得,渔猎所获常在亲友或本村各户之间互相赠送。各家所饲养的鸡、猪、牛、羊平时很少宰食,饲养家禽家畜的主要动机并不在于改善和丰富饮食,而多数用于人与鬼神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其首要功用是用于祭祀鬼神,以祈免除疾病等灾祸。一年一度的年节期间,才有机会吃到新鲜的肉食。吃肉时通常是连皮带骨的砍切成几大块一起煮熟,吃鱼时开膛不去鳞煮食。
酒焖鸡是独龙人的一道传统美食,其制作方法是把鸡剁成块,用油爆炒,加入适量的烧酒和野生花椒,在火上焖熟即食。制作时鸡味酒香四溢,味道鲜美。还有的在油煎荷包蛋中搀入烧酒,焖片刻成酒焖蛋,蛋味和酒气特别浓厚。
现在的独龙族农户有钱时常从商店购买江外运入的肥腌肉,做饭菜时切一些作油料。平时很少食用糖,常用野蜂蜜搀在茶水中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