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后母戊鼎”

fjmyhfvclm2023-10-08  64

青铜器的诞生是人类文明时期一大进步发现,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而青铜器泛指的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那么您知道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吗,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

💥️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 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 鼎,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

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 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 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 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 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 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 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

💥️后母戊鼎的特征

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

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 后母戊 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 戊 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后母戊鼎的更名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 司母戊 即为 祭祀母亲戊 。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 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 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 司 字应作 后 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 司母戊鼎 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 司母戊 三字(或释 后母戊 )。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 司 改为 后 ,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 司 理解为 祭祀 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 后母戊 的命名要优于 司母戊 ,其意义相当于 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 ,与 皇天后土 中的 后 同义。改为 后母戊 ,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 敬爱的母亲戊 。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后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 后母戊鼎 。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司 后 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三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在展示同一件青铜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馆为复制品)时,出现了不同的称谓,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 后母戊鼎 ,而在其出土地 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 司母戊鼎 。

💥

💥️后母戊鼎的文物价值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 马槽鼎 。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cas.com/read/31231.html